孔子梦到弟子死了 孔子梦到弟子死了什么意思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孔子梦到弟子死了,以及孔子梦到弟子死了什么意思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孔子的弟子后来都做过什么
  2. 孔子经典故事
  3. 孔子最著名的两个弟子叫什么
  4. 孔子的大弟子是谁

孔子周游列国,政治理想却无法得到实施,但孔子之伟大在于“知其不可行而行之”,广收弟子,大规模的开展文化教育事业,相传教授弟子3000余人,其中精通六艺的弟子有72人。
而且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其中:言偃

(前506~前443)春秋时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
字子游,又称叔氏。
常熟人。
22岁时离乡北上,拜孔子为师,为其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
谦虚好学,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教化民众,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深得孔子赞赏。
后学成南归,从游弟子无数,被誉为传播东南文化第一人。
唐代起先后被封为吴侯、吴公、吴国公及先贤言子等。
清康熙间特设五经博士一员,由其后裔世袭。
言偃对吴地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颜回(前521~前490)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渊。
孔子弟子。
以德行见称。
勤奋好学,笃信孔子学说,并“闻一知十”,领会深刻。
为人平易谦逊,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在行动上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成为孔子最忠实、最得意的学生。
孔子屡称他品格高尚,说他“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
33岁时去世。
今曲阜城北陋巷街有颜庙,亦称复圣庙。
今曲阜城东11公里防山之南程庄村东北角有颜子林,为颜回及其家族的墓地。

曾参(约前505~前435)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平邑)人。
人们尊称为曾子。
孔子弟子。
乐道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
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主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懈地实践孔子学说。
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
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宗圣”。
《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大戴礼记》中,自《立事》至《天圆》凡10篇。
清阮元有《曾子注释》。
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庙,又称宗圣庙。

仲由(前542-前480)春秋末鲁国卞(今泗水东)人。
字子路,通称季路。
孔子弟子。
以政事见称。
原为鄙野粗人,孔子设礼相诱,收之为徒。
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经常批评孔子。
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
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
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

冉求(前522-前489)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有,通称冉有。
孔子弟子。
以政事见称。
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
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闵损(前536-?)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骞。
孔子弟子。
以德行见称。
相传遭后母虐待,但为了爱护异母弟而自甘受苦,谏阻父亲驱逐后母,孔子曾特别表彰他的孝行,后人将他列入"二十四孝"之中。
为人谦和、清高,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
季氏令其担任费宰,逃亡齐国力辞。

宰予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我,通称宰我。
孔子弟子。
以言语见称。
利口辩辞,颇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独到的见解,孟子称赞他“智足以知圣人”,但与孔子有较多的思想分歧。
反对为父母服丧3年的礼制,主张改为1年,被孔子斥为不仁。
曾在白天睡觉,孔子把他比作"朽木"和"粪土之墙"。
一说后来到齐任临淄大夫,因与田常作乱被杀。
其墓在今曲阜城东3公里古城村南约500米处。

子思(前483-前402)战国初思想家。
姓孔,名伋。
孔子之孙,孔鲤之子。
相传是曾子的学生。
早年一度居卫,游学齐国,曾困于宋。
晚年返鲁,甚受鲁穆公尊礼。
继承、发挥孔子的中庸思想,以“中庸”为自己学说的核心。
把儒家的道德观念“诚”说成是世界的本源,认为“诚者,物之终始”,强调“不诚无物”。
孟子曾受业于他的门人,将其学说加以继承和发挥,形成了思孟学派。
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述圣"。
《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23篇,已残。
现存《礼记》中的《中庸》《表记》《坊记》,相传均为其著作。
墓在今曲阜孔林中孔子墓偏东。

孔门十哲

颜回

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
颜回出身贫贱,一生没有作官。
孔子赞叹说:“颜回真是难得啊!
用一个竹筒吃饭,用一个瓜瓢喝水,住在陋巷里。
要是一般人,一定忧烦难受,可颜回却安然处之,没有改变向道好学的乐趣!
”颜回敏而好学,能闻一知十,注重仁德修养,深得孔子欣赏和喜爱。
因此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颜回才29岁,头发就全白了,而且早逝。
颜回死时,孔子哭得很伤心,说道:“自从我得了颜回以后,弟子们就更加亲和向学了。
”“他发了怒,很快就会消解,从不把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有了错误,马上改正,决不再犯。
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就没有这样好学的人了。
”由于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所以至三国魏正始元年(224年)祭孔时开始以他为配享从祀之例。
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被封为“亚圣”。
明嘉靖九年(1530年)封为“复圣”。
《韩非子。
显学》列为儒家八派之一(颜氏之儒)。

闵损

闵损姓闵名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鲁国人。
闵损以德行著称,孔子特别表彰他的孝行,说他顺事父母,友爱兄弟。
汉代刘向《说苑》中曾记载:闵损幼年时遭后母虐待,他父亲知道以后,非常愤怒,要把后妻赶走,闵损反而为后母求情。
他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因为后母生了两个孩子,如果后母被赶走了,那三个孩子就没人照顾了。
他的孝行感动了父母,也深得远近人之赞赏。
闵损守身自受,“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
季氏曾派人去请他出任费邑宰,他却要来人婉言推辞,并说,如果再来召我的话,那我就渡过汶水出国去了。
闵损是孔门弟子中唯一明确主张不作官的人。
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冉耕

冉耕姓冉名耕,字伯牛,比孔子小七岁,鲁国人。
以德行著称。
后来,冉耕患了麻风病,不愿意见人。
孔子去探望他的时候,站在窗外面握着他的手。
叹息着说:“如果没有希望的话,这也是天命啊!
这样的好人,竟然会染上这种恶病!
他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冉雍

冉雍姓冉,名雍,字仲弓,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
冉雍出身贫贱,他的父亲行为不良,有人以此作为攻击冉雍的借口。
孔子驳斥说,一头耕牛,也可以生出献祭用的小牛来;父亲不好,儿子不一定也不好。
冉雍气量宽宏,沉默后重,深得孔子的器重,认为冉雍具有人君的容度,可以做地方长官。
冉雍参加做过季氏再,以德行著称,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战国时期的荀况很推崇他,把冉雍与孔子并列为大儒。

冉求

冉求姓冉名求,字子有,通称冉有,亦称有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
冉求生性谦退,是孔门弟子中多才多艺的人,深受孔子称赞。
冉求长于政事,尤其善于理财,曾任季氏宰。
他很能带兵打战,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任左师统帅,以步兵执长矛的战术打败了齐国。
趁这次得胜的机会,他说服了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
后来由于冉求帮季康子聚敛民财,受到孔子严厉批评,但这并未影响他们师生间的关系,足见师生相知深厚。
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
唐朝开元27年(739年)被追封为“徐侯”。
宋大中祥符两年(1009年)追封为“彭城公”(后改为“徐公”)。
端木赐

端木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卫国人。
他口才很好,雄辩滔滔,又能料事。
见于《论语》中的孔门弟子与孔子的问答之言,属他最多,孔子器重他次于颜回。
曾担任鲁国或卫国之相,最善于搞外交活动,曾在齐、吴、越、晋诸国间游说,使吴国攻齐,从而保全了鲁国。
孔子对子贡的利口巧辞,有时也加以劝戒。
有一次,孔子问子贡说:“和颜回相比,你自认为如何?”子贡谦逊地答道:“我哪里敢和颜回相比?他听到一分,可以了解出十分;我听到义愤,只能领悟到二分。
”子贡与子路一文一武,犹如孔子的左右手,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言语科)之一。
子贡很善经商,家境非常富有,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富商。
孔子死后,子贡守墓六年,师生之情胜过父子。

仲由

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因他曾为季氏的家臣,又被称作季路,比孔子小九岁,鲁国人。
仲由出身微贱,家境贫寒。
他生性豪爽,为人耿直,有勇力才艺。
仲由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也常批评他,仲由闻过则喜,能虚心接受。
孔子对他评价很高,说他有才能,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可以让他掌理军政大事。
仲由作过鲁国的季氏宰;做过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
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

仲由一生忠于孔子。
孔子说:“我的道如果行不通,就乘上小木排到海外去,跟随我的,怕只有仲由吧!
”仲由保护孔子唯恐不周,不愿使孔子遭人非议。
孔子说:“自从我得到仲由,就没有听到过恶语。

在仲由63岁时,遇到卫国内讧,他为了救援孔悝与敌人展开搏斗。
混战中缨冠被击断,他想到孔子“君子虽死而冠不免”的礼仪教导,在重结缨带时,被敌人砍死。
他的死,对时年72岁的孔子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宰予

宰予姓宰名予,字子我,也称宰我,鲁国人。
宰予口齿伶俐,能说善辩,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言语科)之一。
孔子常派遣他出使各国,如“使于齐”、“使于楚”等。
宰予遇事有自己的主见,常与孔子讨论问题,很有独到的见解。
他提出改“三年之丧”为“一年之丧”,缩短丧期,遭到孔子的指责。
宰予任齐国临淄大夫,因参与陈恒杀君事件而被杀。
唐开元27年(739年)被追封为“齐侯”。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为“临淄公”(后又改封“齐公”)。

言偃

言偃姓言名偃,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岁,吴国人。
言偃长于文学。
他曾在鲁国做官,出任武城的邑宰,极力推行礼乐教化。
有一天,孔子路过武城,听到琴瑟歌咏的声音,很高兴,就微笑对着他说:“杀鸡何必要用宰牛的刀?”言偃听了回答说:“从前我常听老师说‘在位的学了礼乐之道,就能爱民,普通人学了礼乐之道,就很容易听从教令,好治理’,我现在就是实行这样的教化啊!
”孔子听后,对随行的弟子们说:“你们听听,他讲得很对。
我刚才说杀鸡岂用牛刀,只不过是跟他开开玩笑罢了。
”言偃被列位孔门四科十哲(文学科)之一。
其后学者在战国时形成一个较大的学派。

卜商

卜商姓卜名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卫国人。
子夏是孔子门高足,擅长文学。
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古诗上‘美人轻盈微笑时酒窝多俏丽,黑白分明的眼睛顾盼多动人,在用素粉增加她的美丽啊’。
这三句诗是指什么?”孔子说:“这是说,要画画,得先把底子打好,然后再加上色彩。
”子夏说:“这不就是说,人先得具有忠信的美德,然后再用礼加以文饰吗?”孔子说:“启发我心志的要算卜商了,像这样,就可以根你谈《诗》了。
”子夏被列为孔门四科(文学科)之一。
他提出的“学而优则仕”的论点。
对后世儒生产了很大的影响。
孔子去世后,他就在西河教学,当时的魏文侯曾奉他为师,向他请教国政之事。
子夏的儿子先他而死,他哀恸过度,把眼睛都哭瞎了。
著有《诗序》、《易传》。
唐开元27年(739年)追封为“魏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增谥为“东阿公”,后又改谥“魏公”。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孔子经典故事(精选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子经典故事篇1

《吕氏春秋》里有一段,讲孔子周游列国,曾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没吃下一粒米饭。

一天,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饭,饭快煮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些白饭往嘴里塞,孔子当时装作没看见,也不去责问。

饭煮好后,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所思地说:“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还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

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的,这锅饭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问:为什么?

颜回涨红脸,嗫嗫地说:“刚才在煮饭时,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锅里,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起来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饭吃了。

孔子听了,恍然大悟,对自己的观察错误,反而愧疚,抱歉地说:“我平常对颜回已最信任,但仍然还会怀疑他,可见我们内心是最难确定稳定的。
弟子们大家记下这件事,要了解一个人,还真是不容易啊!

所谓知人难,相知相惜更难。
逢事必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角度来认识辨知,我们主观的了解观察,只是真相的千分之一,单一角度判断,是不能达到全方位的观照的!

当你要对一个人下结论的时候,想想:真的你所看到的才是事实吗?还是你只从一个面,一个点,去观察一个人呢?

大多数的人根本不了解对方的立场与困难的时候,就已经给了对方下评语了,更何况是在有利益冲突下的场合。

现今的人们拥有高学历高知识,却往往过度仰赖高知识,而忘了让自己在智慧上成长。
很多事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要客观地跳出成见,才有机会接近真相。
连孔圣人也会对自己最信任的弟子起疑心,更何况我们呢?

我们是不是也常常因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对他人产生了某种印象,从而为他人打上某种“标签”呢?孔圣人可以当下就用智慧,轻易了解真相,消除误会,可是我们呢?

有多少人,因为自己的“亲眼所见”,尤其是亲密关系里,从此耿耿于怀,甚至怀恨在心……可悲的是,到死都不知道,其实是自己“看错了”。

两个人交流时,其实是六个人在交流:你以为的你,你以为的他,真正的你;他以为的他,他以为的你,真正的他。
你想,这里边会有多少误会,会有多少误解?你总在和“你以为的他”交流,你知道“真正的他”的想法吗?

你是否又觉察到真正的你?你自己的内心的需要是什么?对方的需要又是什么呢?你曾经多少次误解了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

孔子经典故事篇2

春秋时代,鲁国有这样一条法规:凡是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旅行,看到有鲁国人沦为奴隶,可以自己垫钱把他先赎回,待回鲁国后到官府去报销。
官府用国库的钱支付赎金,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子贡到国外去,恰好碰到有一个鲁国人在那里做奴隶,就掏钱赎出了他。
回国以后这个学生既没有张扬,也没去报销所垫付的赎金。
那个被赎回的人把情况讲给众人,人们都称赞这个学生仗义,人格高尚。
一时间,街头巷尾都把这件事当作美谈。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不仅没有表扬这个学生,还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责怪他犯了一个有违社会大道的错误,是只为小义而不顾大道。

孔子指出:由于这个学生没有到官府去报销赎金而被人们称赞为品格高尚,那么其他的人在国外看到鲁国人沦为奴隶,就要对是否垫钱把他赎出来产生犹豫。
因为垫钱把他赎出来再去官府报销领奖,人们就会说自己不仗义,不高尚;不去官府报销,自己的损失谁来补。
于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好假装没看见,从客观上讲,这个学生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在外国做奴隶的鲁国人被赎买回来。

第二则是讲,有人掉进水里,亲人在岸上喊,如果能救上他的,就送恩人一头牛以作报酬,子路听到马上跳下水救起那个人,高兴地接受了报酬。
其他人觉得子路贪小利。
孔子却表扬了他。
说你为大家做了一个榜样,今后再有人遇到险情,大家都会奋不顾身,整个国家就会有许多人因此而得救。
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既然行善,没有必要害怕获得相应的权利。

明代的袁子凡对这两则故事有过精辟的论述:自俗眼观之,子贡不受金为优,子路之受牛为劣;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
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然此就一节论之耳。
他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当抉择。

孔子经典故事篇3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
曾皙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
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皙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
”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而闻之,知其体康也。
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
”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
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
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
”遂造孔子而谢过。

评议:这段故事的关键词是“孝”。
曾子的懵懵懂懂与孔子的睿智深刻相映成趣。
显然,曾子对于“孝”的理解比较肤浅。
在孔子看来,孝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是一种人际的关系。
就是说,您不能孝到父母受不了或社会不允许接受的程度。

冯梦龙《古今谈概》里有个故事,就是把父亲“孝”得受不了:常熟周木尝朝叩父寝室。
父问谁,曰:“周木问安。
”父不应。
顷之,又往曰:“周木问安。
”父怒起,叱之曰:“老人酣寝,何用问为?”

孝子是忠臣至少是良民的伏笔,“孝”确实很必要。
但是,如果不是从更广阔的层次上考虑“孝”,“孝”就很可能走向“不孝”,甚至犯罪。
正如孔子所说的,“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

所以,孔子心目中的“孝”,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孔子经典故事篇4

一天,孔子与众弟子在树林里休息,孔子弹琴自乐。
附近河岸边的船上有个老渔夫,他问孔子的弟子:“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子贡说:“他就是以仁义、忠心而闻名的孔圣人啊。
”渔夫说:“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啊。
”孔子听到后,立刻走到渔夫面前,尊敬地拜了拜他,说:“我从小就开始求学,现在都69岁了,还没听过如此高深的教导,因此来向您请教。
”渔夫毫不客气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孔子听了很受启发,不断地点头。
最后,孔子谦卑地对渔夫说:“遇到先生真是我的幸运,我愿意做你的'学生。

【故事感悟】:

孔子自己曾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对他们的优点要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借鉴改正。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青少年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样,你才能更快地进步,才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孔子经典故事篇5

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墙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
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
子贡把这段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
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说:“把我的外表说成这样,实在是夸过头了。
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
确实是这样啊!

孔子《论语》。
人的道德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要求,“人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l),人们的“爱人”之心本处于人的自然情感。
而“仁”本源于“孝’,并渗透于“仁”的全部过程;而人的道德行为的施行必须遵守“礼”。
而人何以行孝呢?为了“仁,’!
“好仁者,无以尚之”。
这样,“孝”与“仁”的内在同一性和“仁”、“孝”与“礼”的内外共存性,构成了孔子“孝”文化独有的特色,一扫孝德不能完全普适的狭隘性和单纯外在规范的制约性,使孝文化成为所有人内心自觉遵守的至上的行为规约,获得了新的生命。

孔子经典故事篇6

一天,有个人,路过孔子的宅门前,看见孔子的一个弟子在扫地,想到孔子的门生一定不差,就问了个问题,“请问你知道一年有几季吗?”孔子的弟子觉得很奇怪,这个人怎么会问这样幼稚的问题,就说到:“很奇怪,是人都知道,一年有四季。
你难道不知道吗?”来人,气冲冲地看着他,“怎么会是四季呢?明明是三季啦!
”孔子弟子一愣,不会吧,怎会有人把四季说成了三季。
这个人一定是个神经病,不然就是个白痴,于是,就和来人据理力争起来。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不得结果。

最后,孔子弟子说,我们找个人来评判,如果,你说对了,我给你磕三个响头,如果你输了。
麻烦你给我磕三个头,怎样?来人,当然乐意。
孔子弟子很自信,想到,随便是谁,一定会知道一年原本就是四季的。
结果,这时候,恰逢,孔子出来了。
他一听弟子,说了来龙去脉后,把来人仔细打量一番,最后说道:“孩子,你给这位先生磕头吧!
”弟子不解,十分诧异。
来人可乐了。
“磕头磕头!
我就说了吧,一年就是四季的!
”弟子不服,看着师傅。
孔子说:“快磕吧!
我叫你磕,你就磕!
不要废话了!
”于是,弟子,只好听话的给来人磕头。
来人,赢了后,悠哉着离去。
孔子弟子这才问师傅,为什么也要那样说一年为四季啊?孔子道:“你没看见那人浑身上下一片绿色吗?那是个蝗虫啊。
春天生,秋天死,他那里看见过冬天!
”弟子这才恍然大悟。

心想,是啊,给这样的人,哪里还能有道理可讲。
幸好是师傅过来点醒了自己,不然,就要和这样的人,扯上一天,一辈子都无法扯清啊!

孔子经典故事篇7

一次,孔子坐着马车经过一条小路,半路上遇到一个孩子用泥土堆了个城堡,挡住了去路。
孔子就问他:“你不让路,我怎么过去呀?”小孩说道:“从来只有马车给城堡让路的,哪有城堡给马车让路的?”孔子没想到这小孩这么会说话,非常吃惊,就表扬他说:“想不到你小小年纪,懂的事情可真不少。
”小孩回答:“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水,兔子生下来三天就会在地上跑,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有什么大小之分吗?”孔子听了这话更是钦佩,忍不住感叹道:“真是后生可畏啊!

【故事感悟】:

孔子博学多才是众所周知的,连他都觉得后生可畏。
这就足以说明孔子在对待知识的问题上,是极其谦虚的。
因此,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年轻人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哪怕对方比自己年轻,资历比自己浅,只要别人在某些地方比你强,就应该放下“面子”,谦恭地学习别人的长处。

3、以渔夫为师

孔子经典故事篇8

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
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
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
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
"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吹一把,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啊!
形容声讨犯罪的人。

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
"[论语。
先进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人多力量大,自古都是人多胜人少,以强凌弱的风格早已定型。

你的社会关系如何?你有硬梆梆的后台吗?你的朋友多吗?如果没有,可得小心行事,洁身自好呀!
凭借强力欺负弱小。
跖,一奴隶起义首领,士大夫蔑称起义者为盗。
孔子想游说盗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胆找了他,不料惹来盗跖一阵乱骂,骂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脸色如土,满怀感羞啊!
来,那些看着孔夫子就烦的人们有机会了,跟着盗跖英雄一起骂:"你这死夫子,你不劳动却吃得香,不纺织却穿得好,整日摇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虚假做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举,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贵,你就天下最大的盗。
尧,舜兴起后,设立百臣,商流放国君,周武王杀死商纣,从此社会都是以强凌弱。
你所说的那一套,是我所唾弃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钻营,虚伪巧诈的东西。

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叫我盗跖!
你这个罪大恶极的人,赶快滚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拿来加菜配酒吃了哈!
"

孔子经典故事篇9

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
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子学鼓琴。
曲名是《文王操》。
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

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
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师襄子,直到现在,孔子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仍是我们的座右铭。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的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孔子经典故事篇10

1、欲速则不达

子夏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现在的山东)去做地方官。
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说:"请问,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

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嘱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
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就告别孔子上任去了。
后来,"欲速则不达"作为谚语流传下来,被人们经常用来说明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2、后生可畏

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
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

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
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过了一会几,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
孔子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
”孩子说。

孔子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小孩却回答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

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孔子不由感叹他说:“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呀!

孔子经典故事篇11

子夏问于孔子曰:“颜回之为人奚若?”子曰:“回之信贤于丘。
”曰:“子贡之为人奚若?”子曰:“赐之敏贤于丘。
”曰:“子路之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贤于丘。
”曰:“子张之为人奚若?”子曰:“师之庄贤于丘。
”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子何为事先生?”子曰:“居,吾语汝,夫回能信而不能反,赐能敏而不能诎,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兼四子者之有以易吾,弗与也,此其所以事吾而弗贰也。

评议:这段话写出了孔子在坚守与扬弃之间自由出入的境界。
与他的四大弟子偏于一隅不同,孔子亦信亦反、亦敏亦诎、亦勇亦怯、亦庄亦同,无所不守,却又无所坚守。

管仲的主子被齐桓公杀死,管仲不能死节,还反过来辅佐齐桓公。
子贡怀疑管仲不仁,孔子为他辩护,说如果管仲像“匹夫匹妇”那样株守小信,在沟渠里自杀殉节,那么大家早就披发左衽成为蛮夷了。
这就是孔子的“信而能反”。

子路是孔子得意门生,“好勇力,志伉直”。
孔子既感慨“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又批评他,“由也好勇,无所取材”。
公元前480年,卫国内乱,子路时为卫大夫孔悝邑宰,卷入权力斗争,失败死难。
卫国国君父子争权,关卿何事?用故事四里的话,“死而无益,可谓狷矣”。
这是子路的“勇而不能怯”。

孔子提倡道德,仁义礼智,信敏勇庄,都是他想要的,但是孔子不是为道德而道德,而是想着道德后面的效果。
在孔子眼里,道德是活的,如何实施,要看面对的具体情况。
在很多时候,“为反为诎为怯为同”更能体现生活的智慧。

颜回同学体会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他的孔老师几乎是神出鬼没的武林高手。
孔子评价宁武子,“其智也可及,其愚也不可及”,孔子自己的“为反为诎为怯为同”,或许正是弟子们捉摸不透进而死心塌地追随他的原因?

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在道德天地里自由驰骋,正是“从心所欲不逾矩”这种高度驾驭生活的能力写照。



1.孔子---子路和颜回

孔子十大弟子:

子路(弟子中辈分最高)子贡颜回子我仲公子游子骞伯牛有若(有子)卜商(子夏)...

曾参(曾子)孟子荀子属于后世传承孔子教诲的重要人物

孔子

http://baike.baidu.com/view/2176.htm

2.孟子---公孙丑和乐正子

其门人众,达者十六,曰乐正子、曰万章、曰公孙丑、曰公都子、曰咸丘蒙、曰陈臻、曰

屋卢子、曰高子、曰陈代、曰彭更、曰充虞、曰滕更、曰桃应、曰徐辟、曰孟季子、曰孟...

孟子

http://baike.baidu.com/view/2655.htm

3.荀子---韩非和李斯

韩非

http://baike.baidu.com/view/25728.htm

李斯

http://bk.baidu.com/view/25990.html

荀子

http://baike.baidu.com/view/2776.htm

附孔子徒弟:

颜回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因为穷而好学,营养极度不良,而用脑格外过度,导致严重早衰,二十九岁头发白尽,三十一岁就交了公粮本,提前去孔庙占席位等着吃冷猪肉了。
回死,孔子哭之极恸。

闵损鲁国人,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
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
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很高。

冉耕鲁国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
曾得恶疾难愈,孔丘说是他命不好。

冉雍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
其父不肖。
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冉求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
小孔子二十九岁。
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
有才艺,以政事闻名。

仲由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
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
孔子容而爱之。
以政事闻名。
后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浆。
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

宰予字子我,鲁国人。
口才极好。
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
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
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
孔子耻之。

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
口才同样极好,可是孔子却对他青眼有加。
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
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转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下了桩天大的事业,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
子贡又精通经济,善做生意,银子挣得哗哗的。
每次出使,车仆之盛,拟于王侯,又仗着孔门高徒的名份,与诸侯相抗礼。
儒学之昌盛,子贡大声势大排场的宣传功不可没。
孔子没有白喜欢他。

言偃字子游,吴国人。
小孔子四十五岁。
以文学著名。
做过武城宰的官,管理得不错。

卜商字子夏,卫国人。
小孔子四十四岁。
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
”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
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
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
”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
”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
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
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颛孙师字子张,陈国人。
小孔子四十八岁。
为人有容貌姿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处不刻意立于仁义之行,门人友之而不敬。

曾参字子舆,南武城人。
小孔子四十六岁。
为人极孝,后娘待他极不好,而他孝行越谨,他老婆因为给她蒸梨不熟,就把老婆给休了。
一天去田里除草,他不小心弄断了一根瓜秧,他老爹曾点发起火来,拿着大棍子,一棍子打得昏死过去。
所幸曾参命大,又活了过来,苏醒后,马上强做出一付活蹦乱跳的样子,以示无碍,并哭丧着脸向曾点请罪,说是因为打他而让老人家费了力,自己真是该死。
然后又蹦跳进屋,搬出琴来大弹,以免老爹还想着这事内疚。
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骂他不懂“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道理其实是大不孝:“明知道老爹拿着那么粗的大棍子发了狠要打,还不快跑了躲开?如果竟被打死了,岂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不慈之地,让父亲背个恶名么?”曾参于是请罪。
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以做《孝经》。

澹台灭明字子羽,武城人。
小孔子三十九岁(《孔子家语》作四十九岁)。
相貌丑恶,孔子薄之。
毕业后南游江淮,为人敢与去就,率直重诺,从游弟子达三百人,名闻诸侯。
孔子闻之,叹气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宓不齐字子贱,鲁国人。
小孔子三十岁(《孙子家语》作四十九岁)。
做过单父宰的官,有才智,仁爱,孔子赞他是君子。

原宪字子思,宋国人。
小孔子三十六岁。
清静守节,安贫乐道。
孔子死后,退隐草泽中。
子贡为卫相,摆着大排场去看他,见其衣冠褴缕,耻之,说:“夫子居然乐于过这种生活,真是有病!
”原宪答道:“我听说,没钱花是贫穷,辛辛苦苦学了道却不去行道,才是有病。
象我,是贫穷,而不是有病。
”子贡大惭,为轻易说错了话而后悔了一辈子。

公冶长字子长,齐国人。
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
孔子说:“长可妻也”。
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

南宫适(《史记》作南宫括。
古读“括,适”同音。
)字子容。
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
孔子曾赞叹道:“这人真是君子啊,这人高尚得很呐!
”(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
)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公皙哀字季次,齐国人。
鄙天下人多污身以事大夫家,不愿屈节做人家臣。
孔子特叹赏之。

曾点字子皙,曾参之父,就是拿着大棒差点把孝须儿子打死的那位。
孔子曾使诸弟子各言其志,独称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
可是谁想像得到,就是这位高蹈脱俗之人,竟因为一棵瓜秧子差点要了儿子的命!

颜无由(《家语》作颜由)字路(《家语》作季路)。
颜回的爸爸,父子俩共师孔子。
颜回死后,他打过孔子的车的主意,想讨来给儿子做棺椁。
孔子没给。

商瞿字子木,鲁国人。
小孔子二十九岁。
对《易》极有兴趣,得孔子真传。

高柴字子羔,齐国人。
小孔子三十岁(《家语》作四十岁)。
长得比较侏儒,身长不足五尺。
相貌丑陋。
孔子以为愚,不怎么看重他。
曾被子路提携,作了个费郈宰的官。
后来卫乱,子路死,高柴逃归。
孔子反又赞他明大义善保身。

漆雕开字子开,(《家语》作子若),蔡国人。
小孔子十一岁。
习《尚书》,不乐仕。
孔子以是悦之。

公伯僚字子周。
(《家语》中没有这位。

司马耕字子牛(朱熹《四书集注》谓名"犁")。
宋国人,"大恶人"宋国司马桓(鬼隹)的弟弟。
孔子周游过宋,不知怎么惹恼了桓(鬼隹),要杀了他;时孔子正于大树下与弟子讲礼,桓司马就把树给拨了。
因为这个过节,司马牛每觉不安。
孔子安慰他说,只要平素所为无愧于心,"内省不疚",则就不必优惧。
子牛为人性燥,多言语。

樊须字子迟,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
曾向孔子请教农业方面的知识。
孔子以是薄之。
子迟曾问"仁"。
孔子答:"爱人"。
问智。
孔子答:"知人"。

有若字子有,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三岁(《家语》作三十三岁)。
博学强识,雅好古道。
长相肖于孔子。
孔子死后,门人思之不已,便把他当作孔子,以师礼事之。
只是他徒有孔子的长相,没有孔子的学问,众门人有问,他答不出,众人怫然,又把他赶下了师座。

公西赤字子华,鲁国人。
小孔子四十二岁。
束带立朝,娴宾主之仪。
曾言其志说:"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孔子认为他很谦虚。

巫马施字子旗(《家语》作巫马期,字子期。
《论语》亦作巫马期),陈国人,小孔子三十岁。

梁鳣字叔鱼,齐国人。
小孔子二十九岁(《家语》作三十九岁)。
到三十一岁时,他老婆也还没给他生个儿子出来,于是生心想休了她,后听同门商瞿劝说,未行休事。
两年后得子。

颜幸(《家语》作颜辛)字子柳,鲁国人,小孔子四十六岁。

冉孺字子鲁,鲁国人,小孔子五十岁。

曹血阝字子循,小孔子五十岁。

伯虔字子析,小孔子五十岁。

公孙龙字子石,卫国人,小孔子五十三岁。

以上三十五人资料相对较详,闻见于书传。
以下四十二人唯知其姓名:

冉季字子产

公祖句兹(《家语》作公祖兹)字子之。

秦祖字子南。

漆雕哆(《家语》作侈)字子敛。

颜高字子骄。
(《家语》无此人)

漆雕徒父(《家语》无此人,却有个叫漆雕从,字子文的。
疑为误笔,如三豕己亥故事。

壤驷赤字子徒。
(《家语》作字子从,古"从"字与徒字相近,亦疑为彼此笔误。

商泽字子秀

石作蜀(《家语》为石子蜀)字子明

任不齐(《家语》作任子齐。
应亦为笔讹)字子选

公良孺字子正,陈国人,贤而有勇。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赞助了五辆牛车并从游。

后处字子里。
(《家语》作字里之,应谬。

秦冉字开。

公夏首字子乘。

奚容箴字子皙。

公肩定字子中(《家语》作子仲)。

颜祖字襄。
(《家语》无此人)。

枭阝单字子家(《家语》无之)。

句井疆字子疆。

罕父黑字子索(《家语》作宰父黑,字子黑)。

秦商字子丕(《家语》作丕兹),鲁国人。
其父名堇父,与孔子父叔梁纥俱以勇力闻名。

申党字周(《家语》作申续,字子周)。

颜之仆字子叔。

荣祈字子祈(《家语》作子祺。

县成字子祺(《家语》作子横)。

左人郢字行(《家语》无之)。

燕(亻及)字子思。

郑国(《家语》作薛邦)字子徒。

秦非字子之。

施之常字子恒(《家语》作子常)。

颜哙字子声。

叔步乘字子车。

原亢藉(《家语》作原[忄亢],字子藉)。

乐咳(《家语》作乐欣,应为错误)字子声。

廉洁字子庸。

叔仲会字子期,鲁国人,小孔子五十岁。

颜何字冉(《家语》无此君)。

狄黑字皙(《家语》为字皙之)。

邦巽(《家语》作卦选)字子敛。

孔忠(《家语》无之。
而有一个"孔弗字子蔑"的,应与之是一个人)。

公西舆如(《家语》作公西舆)字子上。

公西点字子上(应误。
《家语》作字子索)。

以上为《史记》版孔门七十二圣(外加五个编外人员)名单。
而《家语》中又有琴牢,陈亢,悬亶三人,为《史记》所未载。
附录于后:

琴牢字子开,一字张,卫国人。

陈亢字子亢,一字子禽,陈国人。
小孔子四十岁。
《论语》载之。

悬亶字子象。

问题一:孔子的十大弟子都有谁?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颜渊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
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
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
”初仕鲁,后事卫。
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
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
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
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
”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
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
曾任鲁、卫两国之相。
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
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
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
我们循着司马迁的这个思路,再细细阅读《论语》等书,便可看出子贡这个人物非同寻常。
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弟子中无人所能企及的:他学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
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把学和行结合得最好的一位。

言偃

(前506~前443)春秋时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
字子游,又称叔氏。
常熟人。
22岁时离乡北上,拜孔子为师,为其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
谦虚好学,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教化民众,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深得孔子赞赏。
后学成南归,从游弟子无数,被誉为传播东南文化第一人。
唐代起先后被封为吴侯、吴公、吴国公及先贤言子等。
清康熙间特设五经博士一员,由其后裔世袭。
言偃对吴地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颜回(前521~前490)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渊。
孔子弟子。
以德行见称。
勤奋好学,笃信孔子学说,并“闻一知十”,领会深刻。
为人平易谦逊,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在行动上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成为孔子最忠实、最得意的学生。
孔子屡称他品格高尚,说他“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
33岁时去世。
今曲阜城北陋巷街有颜庙,亦称复圣庙。
今曲阜城东11公里防山之南程庄村东北角有颜子林,为颜回及其家族的墓地。

曾参(约前505~前435)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平邑)人。
人们尊称为曾子。
孔子弟子。
乐道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
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主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懈地实践孔子学说。
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
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

问题二:孔子最出色的三个弟子是谁? 40分部列出了七十七人名单。
史称仲尼“七十七贤者”。

弟子三千自然是难以互相比较,“七十子之徒”则是完全可以讨论之;尽管其中有些人的资料亦很少。
那么孔子三大弟子都是谁呢?为什么我提出三大弟子而不是其它如四大或十大弟子呢?

我提出三大弟子说,不是偶然的,而是根据《论语》的记录。
此本经典书籍建议每一个中国人都看看,每一个地球人都看看,哪怕仅仅是为了修身齐家,而不是治国平天下亦可。
这是一座你可以受用一生的宝藏。
本书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在中国历史曾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此书中孔子言行记录当然是最多的,其次就是三大弟子。

那么三大弟子究竟是谁?就是颜回、子贡及子路。
这三人成为孔子三大学生确实是实至名归;虽然后面二个没有进入孔庙四配。
因为孔庙四配是儒家初期四贤者,而不是考虑范围仅仅在孔子学生当中。

这三人中,颜回排第一位是根本没有争议的。

――他在孔庙四配中永远排第一位,也是孔子学生中唯一一位进入孔庙四配者,历代加封。
关于此,兹不多述。

――他是《论语》所载弟子中唯一姓与字连称者。
书中一般称之为“颜渊”。
这是郑重之尊称,完全显示其在孔子学生及再传弟子中的地位。
《论语》里除孔子称“子”外,孔子学生只有二个人称“子”:曾参、有若;书中有时称他们为“曾子”、“有子”。
但不说明当时他们在孔门地位之高,而是因为相关篇节是这二人的学生写的,因此以“子”相称。
其实曾参与有若当时在孔门地位远远不如三大弟子,这是题外话,亦不多述。

――他是孔子心中的接班人。
“颜渊死,子曰:“噫!
天丧予!
天丧予!
””他这里已经把这个弟子等同于自己。
“颜渊死,子哭之恸。
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均出于《先进》)《论语》记载孔子之哭只有这一次,历史上记载孔子之哭也只有这一次。

――他是唯一一位孔子有誉无责的弟子。
孔子另外二个评语乃名责而实誉。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
””(《为政》)这其实夸他大智若愚,把东西都装到肚子里面。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悦。
””(《先进》)其实是夸颜回学得好。
孔子圣人,他的话有几个人能够提出不同意见呢?颜回并不仅仅从敬师考虑,才不提出不同观点的。

孔子说过:“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关键是孔子说得基本都是正确的,至于太为细微之处,那有必要提出吗?自己领悟老师所指即可。
因此这二句话名为批评,实则表扬;而且不仅仅夸了学生,自己也把自己夸进去了(《论语》记载了不少孔子自许甚高的言语,这暗赞自己都是程度轻的,还有更“肉麻”的自夸呢。

――他是唯一一位被记录其死及详细情况的弟子。
孔子之死,在《论语》里都没有记录;而颜回却被记录。
他英年早卒,《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回年二十九,发早白,早死。
”颜回具体生年尚有其它说法。

――他是唯一一位受到孔子其它学生(即颜回同学)爱戴的的弟子。
孔子学生众多,也有一些因为性格及思想、政治观点互相看不顺眼的――但颜回是与其老师一样受到一致拥护的。
书中称之为“颜渊”(子贡、子路等一般都是称字;称字古时亦是尊称。
称“曾子”“有子”是特例。
)。
向来目中无人的子贡折服于他;

――他是孔子唯一一位亦弟子亦志同道合之友者。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述而》)

――他是孔门第一科第一人。

――他是唯一一位孔子誉为勤奋之弟子。

――他是唯一一位孔子誉为进学之弟子。

――他是唯一一位孔子誉为好学之弟子。

――他是唯一一位孔子称誉其为“仁”为“贤”之弟子。

――他是唯一一位孔子将自己最高学说传授之的弟......>>

问题三:孔子的十大弟子是哪几位四科十哲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见《论语・先进》)

问题四:孔子的四大弟子是谁,各有什么优点大弟子---颜回,得意饥级:四颗星。
优点:学习认真,好学不缀,尊师重道,考虑问题全面;缺点:创新不足。
孔子评价:斯人难再得

二弟子---子路,得意等级:四颗星。
优点:知错就改,武艺高强,胆色过人,是孔子的贴身保镖;缺点:有匹夫之勇,无智者之谋。
孔子评价:最忠实的追随者

三弟子---子贡,得意等级:三颗星。
优点:善于谋略,富甲天下,一生追随孔子,是孔子游学天下的赞助商;缺点:相对于做学问,更喜欢经商。
孔子评价:任劳任怨

四弟子---曾参,得意等级:一颗星。
优点:踏踏实实求学,忠实憨厚,谦虚谨慎,厚积薄发,至诚至孝;缺点:进取不足,大器晚成型,孔子到死也没发现他的才能,但是最终继承孔子衣钵的人却是他,孟子是他的再传弟子。
孔子评价:他是个诚实孝顺的人。

问题五:孔子最出名的弟子是谁?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对于当时政治.尤其是对于孔子思想的传播.对于儒家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颜回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学生.在孔门弟子中德行第一.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春秋末年鲁国

(今山东曲阜)人.小孔子30岁.他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名无繇

(由).字季路.亦称颜路.小孔子6岁.颜回应该是在16.7岁时.在孔子退而修五经的时候成为孔子弟子的.从此一直跟随孔子学习生活.终身未做官.二十九岁头发全白.四十一岁死去.

颜回家境清寒.但能安贫乐道.越显得他品德高尚.还有闻一知十的才能.追随孔子周游列国.出生入死忠贞不渝.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最佳人选.中有六处孔子赞扬颜回的句子.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死时.孔子悲恸欲绝.说[天亡我.

颜回的故事较多.较著名的有[颜回偷食.孔子在周游列国时.一次被围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七天没有食物了.子贡就找机会突围.用私房钱买得一石米

(石是古代计量单位.约相当现在130-150斤).颜回就去煮饭.谁料子贡在井边远远看去.见到颜回在吃煮熟的饭.于是很不高兴就去问孔子:[对于仁人廉士.贫穷能够改变他们的品德吗?孔子回答:[品德改变了怎么能够称为仁呢?子贡再问:[就算是颜回也一样吗?孔子说:[是的.子贡就把颜回偷吃饭的事情告诉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个仁义的人已经很久了.虽然听你说了.我还是不怀疑颜回的品德.其中必然有原因.你就不要追究了.我来问他.于是召见颜回问:[我梦到了先人.不知是否有什么启示?你煮饭好了吧.让我来祭祀先人.颜回说:[刚才有些灰尘落在饭中.置之不洁.弃之可惜.我就把它吃了.但却不可用来祭祀了.孔子说:[好啊.如果是我也会吃掉沾上灰尘的饭的.颜回出.孔子对身边的弟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个君子.并不是今日啊.弟子们由此服之.

子张

子张是孔子门下最著名学生之一.姓颛

(chuan)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时陈国人.小孔子48岁.子张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学说.后来形成以其为代表的[子张之儒.

据和记载.子张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性格较孤僻.为人宽容大度.勤学好问.关心政治.经常同孔子讨论问题.向孔子问干禄.问行.问仁.问政.问明.问十世可知.问善人之道.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问何如斯可以从政等等.

子张流传下来的故事是[叶公好龙.讲的是子张要拜见鲁哀公.但等了七天.哀公还没有见到.于是就让随从去告诉哀公.说:[我听说国君爱好贤明人士.因此我不远千里.一路风尘.不敢休息来拜见.但是没想到等了七天没有结果.哀公所谓的好士.就象叶公

(子高)之好龙.有一人叫叶公很喜欢龙.经常画龙.雕龙.天上的龙听到这事.就来看他.把头藏在门后.尾巴到了厅堂.叶公见之.失魂落魄.六神无主.落荒而逃.所以说.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

问题六:孔子的大弟子,详细介绍。
子路才是,孔子曾说过“长为子路也”子路(前542~前480)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
仲由除学六艺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他敢于对孔子提出批评,勇于改正错误,深得孔子器重。
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
”又说:“我的主张如果行不通,就乘木伐子到海外去。
那时跟随我的怕只有仲由了。
”初仕鲁,后事卫。
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
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
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
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
”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仲由为人果烈刚直,有勇力多才艺,事亲至孝。
18岁时,适逢孔子东游到卞,受到孔子赏识。
孔子设礼相诱,收其为弟子。

子路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以擅长“政事”著称。
对孔子的言行,虽然常提出意见,但却是个好弟子。
曾协助孔子“堕三都”,都跟随孔子周游列国。
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他为人伉直好勇、重友朋、讲信义,是孔门弟子中性格较为独异的一位。
仲由后做卫国大夫孔悝之蒲邑宰,卫国贵族发生内讧,因参与斗争而被杀害。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卫侯”。
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河内公”。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卫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

子路的伉直好勇在师从孔子之前即已形成。
《史记q仲尼弟子列传》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暇豚”,《集解》说:“冠以雄鸡,佩以暇豚。
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之。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想象出子路的好勇之态,但“志伉直”一句,又使得子路的好勇与一般的逞勇好斗之徒有所区分,使他的好勇含有了某些伸张正义、为民***、不欺幼弱的意蕴。
子路师从孔子后,尽管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亦“儒服委质”,接受孔子的礼义教化,但山难移、性难改,子路的伉直好勇之气终其一生,未能脱尽,为此,他常遭师之痛责,说他“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不得其死”,等等。
孔于曾评价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有人以为这是单纯评论子路的学问,但我觉得这一评价包括的涵义更加广泛。
它说明子路尽管经过孔门的洗礼,但身上的野气始终未能脱除干净,故孔子说他只是“升堂”,而始终未能“入室”,即子路始终未能成为儒雅君子。
但人需要有个性,伉直好勇恰恰是子路人性中最闪光的地方。
子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的重友朋、讲义气,以及在卫国动乱中勇于喊出“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从而为国家冒死拼杀殉道尽忠的舍身取义精神,所有这些,皆与其伉直好勇性格息息相通。

子路性伉直,表现在言语上就是从不掺假欺瞒,对此孔子评价说:“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与?”断狱必须两造俱至,但子路的话却笃实无欺故听子路一面之辞便可断狱。
但是也有人认为,片言可以折狱,是对子路的批评。
又,子路重言诺,故孔子评价说:子路“无宿诺”,意谓子路答应今天兑现的事情,决不拖延到明天。
孔子对子路忠心不
二、讲信义的品性深有了解,曾断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与?”他坚信当穷途末路、逸往海外时,随从自己的只有子路一人。
子路自师从孔子后还成了孔子忠心耿耿的贴身侍卫,由于子路勇力过人,武艺高强,因之无人敢欺慢孔子。
孔子自谓“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总之,子路为人伉直好勇、光明磊落,重友朋、讲信义、守言诺,是孔子门徒中性格独异的一......>>

问题七:孔子的弟子有多少,其中谁的名气最大雅虎首页娱乐体育财经自然汽车时尚母婴男人旅游星座资讯社会知识堂论坛邮箱帮助中心全部服务登录新用户? [注册] 100条春节祝福短信拜年不用发愁了6类爱吻刺探男人kiss背后小心思一定要收藏!
震惊中外的中国秘方知识堂首页网友最爱看连环画知识专题开心玩吧专家团帮助中心我的知识堂热门: 2010年放假安排时间表排定冬季养生火车票预售地震时如何逃生?我要提问我要回答知识堂首页>社会人文>中华文明已解决问题-浏览879次下一个已解决问题 yiishenn勤学秀才孔子门徒3000,72贤人,贤人们都是谁? 2006-05-30 15:26:20- 2个回答- 10-检举收藏寄给朋友检举转贴到开心网添加/查看意见(0)雯伴读书童最佳答案-由提问者2006-05-31 17:12:36选出

1.颜回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因为穷而好学,营养极度不良,而用脑格外过度,导致严重早衰,二十九岁头发白尽,三十一岁就交了公粮本,提前去孔庙占席位等着吃冷猪肉了。
回死,孔子哭之极恸 2.闵损鲁国人,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
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
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很高。
3.冉耕鲁国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
曾得恶疾难愈,孔丘说是他命不好? 4.冉雍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
其父不肖。
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 5.冉求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
小孔子二十九岁。
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
有才艺,以政事闻名 6.仲由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
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
孔子容而爱之。
以政事闻名。
后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浆。
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
7.宰予字子我,鲁国人。
口才极好。
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
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
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
孔子耻之。
8.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
口才同样极好,可是孔子却对他青眼有加。
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
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转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下了桩天大的事业,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
子贡又精通经济,善做生意,银子挣得哗哗的。
每次出使,车仆之盛,拟于王侯,又仗着孔门高徒的名份,与诸侯相抗礼。
儒学之昌盛,子贡大声势大排场的宣传功不可没。
孔子没有白喜欢他。
9.言偃字子游,吴国人。
小孔子四十五岁。
以文学著名。
做过武城宰的官,管理得不错。
10.卜商字子夏,卫国人。
小孔子四十四岁。
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
”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
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
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
”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
”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
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
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1

1.颛孙师字子张,陈国人。
小孔子四十八岁。
为人有容貌姿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处不刻意立于仁义之行,门人友之而......>>

关于孔子梦到弟子死了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